4.2.6釆取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釆取建筑使用功能可变措施,得7分;

2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得7分;

3釆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得 4分。

 

【标准原文】

4.2.6釆取提升建筑适变性的措施,评价总分值为18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 分并累计:

1采取通用开放、灵活可变的使用空间设计,或釆取建筑使用功能可变措施,得7分;

2建筑结构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得7分;

3釆用与建筑功能和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控制方式,得 4分。

【条文说明扩展】

建筑适变性包括建筑的适应性和可变性。适应性是指使用功能和空间的变化潜力,可变性是指结构和空间行的形态变化。除走廊、楼梯、电梯井、卫生间、 厨房、设备机房、公共管井以外的地上室内空间均应视为“可适变空间”,有特殊 隔声、防护及特殊工艺需求的空间不计入。此外,作为商业、办公用途的地下空间也应视为“可适变的室内空间”,其它用途的地下空间可不计入。

第1款,其目的是避免室内空间重新布置或者建筑功能变化时对原结构进行局部拆除或者加固处理,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 楼面采用大开间和大进深结构布置;

(2) 灵活布置内隔墙;

(3) 提高楼面活荷载取值,活荷载取值根据其建筑功能要求对应高于《建筑荷载设计规范》GB 50009-2012第5丄1条表5.1.1中规定值的25%,且不少于lkN/㎡;

(4)其它可证明满足功能适变的措施。

特别地,住宅一般以“户”为单位,可釆取的措施包括考虑户内居室的可转换 性及转换后的使用舒适性,如2居室可转换为3居室,3居室可转换为2居室, 即满足上述第(2)条;结构布置时,墙、柱、梁的布置不影响居室转换且卧室 中间不露梁、柱,即满足上述第(1)条;结构计算时,提高楼面活荷载取值适 应灵活隔墙,即满足上述第(3)条等。

第2款,根据《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JGJ/T398-2017的规定,管线分 离是建筑结构体中不埋设设备及管线,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的方式。 建筑结构不仅仅指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外围护结构、楼梯间、公共管井等可保 持长久不变的部分。除了釆用SI体系的装配式建筑可认定实现了建筑主体结构 与建筑设备管线分离之外,其他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包括:

(1)墙体与管线分离,或采用轻质隔墙、双层贴面墙;双层贴面墙的墙内 侧设装饰壁板,架空空间用来安装铺设电气管线,开关,插座使用;对外墙架空 空间可同时整合内保温工艺。

(2)设公共管井,集中布置设备主管线;卫生间架空地面上设同层排水, 设双层天棚等,可方便铺设设备管线。

(3)室内地板下面釆用次级结构支撑,或者卫生间设架空地面上设同层排水,或者室内设双层天棚等措施,方便设备管线的铺设。对公共建筑,也可直接在结构天棚下合理布置管线,采用明装方式。

第3款,能够与第1款中建筑功能或空间变化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布置方式或 控制方式,既能够提升室内空间的弹性利用,也能够提高建筑使用时的灵活度。 比如家具、电器与隔墙相结合,满足不同分隔空间的使用需求;或釆用智能控制手段,实现设备设施的升降、移动、隐藏等功能,满足某一空间的多样化使用需求;还可以采用可拆分构件或模块化布置方式,实现同一构件在不同需求下的功能互换,或同一构件在不同空间的功能复制。以上所有变化,均不需要改造主体及围护结构。具体实施可表现为:

(1)平面布置时,设备设施的布置及控制方式满足建筑空间适变后要求, 无需大改造即可满足使用舒适性及安全要求;如层内或户内水、强弱电、采暖通风等竖井及分户计量控制箱位置的不改变即可满足建筑适变的要求。

(2)设备空间模数化设计,设备设施模块化布置,便于拆卸、更换,互换 等;包括整体厨卫、标准尺寸的电梯等。

(3)对公共建筑,釆用可移动、可组合的办公家具、隔断等,形成不同的办公空间,方便长短期的不同人群的移动办公需求。

 

【条文解读】

条文变化情况:在14版7.2.4条基础上扩展而来。 条文重点:建筑适变性。

名词解释:

● 建筑适变性:包括建筑的适应性和可变性。

● 适应性:使用功能和空间的变化潜力;

● 可变性:结构和空间行的形态变化。

● 管线分离:建筑结构体中不埋设设备及管线,将设备及管线与建筑结构体相分离的方式。 建筑结构不仅仅指建筑主体结构,还包括外围护结构、楼梯间、公共管井等可保持长久不变的部分。

● 计算范围解释:除走廊、楼梯、电梯井、卫生间、厨房、设备机房、公共管井以外的地上室内空间均应视为“可适变空间”,有特殊隔声、防护及特殊工艺需求的空间不计入。 此外,作为商业、办公用途的地下空间也应视为“可适变的室内空间”,其它用途的地下空间可不计入。

技术要点:

第1款,其目的是避免室内空间重新布置或者建筑功能变化时对原结构进行局部拆除或者加固处理,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1 楼面采用大开间和大进深结构布置;

2 灵活布置内隔墙;

3 提高楼面活荷载取值,活荷载取值根据其建筑功能要求对应高于《建筑荷载设计规范》GB 50009-2012 第5.1.1条表5.1.1中规定值的25%,且不少于1kN/㎡;

4 其他措施

 

4.2.6建筑适变性措使

技术要点:

第2款,可认定实现了管线分离的技术措施包括:

1 采用SI体系的装配式建筑。

2 墙体与管线分离:或采用轻质隔墙、双层贴面墙;双层贴面墙的墙内侧设装饰壁板,架空空间用来安装铺设电气管线,开关,插座使用;对外墙架空空间可同时整合内保温工艺。

3 设公共管井、卫生间设同层排水、设双层天棚、设架空地板等。

4 对公共建筑,也可直接在结构天棚下合理布置管线,采用明装方式。

 

4.2.6建筑适变性措使

技术要点:

第3款,可采用的技术措施包括:

1 平面布置时,设备设施的布置及控制方式满足建筑空间适变后要求,无需大改造即可满足使用舒适性及安全要求;如层内或户内水、强弱电、采暖通风等竖井及分户计量控制箱位置的不改变即可满足建筑适变的要求。

2 设备空间模数化设计,设备设施模块化布置,便于拆卸、更换,互换等;包括整体厨卫、标准尺寸的电梯等。(7.2.16 工业化内装部品)

3 对公共建筑,采用可移动、可组合的办公家具、隔断等,形成不同的办公空间,方便长短期的不同人群的移动办公需求。

建议提交材料及技术要求:

专业分类

材料名称

技术要求

评价阶段

建筑类型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说明

应包括项目建筑类型、建筑功能、各功能区域规模的描述

预评价/评价

公共建筑

应说明隔墙材料及做法

预评价/评价

公共建筑

建筑平面图

应体现建筑平面布置、隔墙的材料类别

预评价/评价

公共建筑

装修设计

装修平面图

应体现建筑平面布置及隔墙(隔断)的设计

预评价/评价

公共建筑

其他材料

可重复使用隔断

(墙)使用比例计算书

应体现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的位置、采用的可重复使用隔断的类别及安装方式、实际可重复使用隔断(墙)围合的 建筑面积与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 间面积及其比值(指标要求与自评一致)

预评价/评价

公共建筑

 

转自绿建之窗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标准关于4.2.6建筑适变性得分

2020-02-19
0